“医生,小孩反反复复肚子疼,两天了还没好,想去医院看看又担心交叉感染,到底要不要紧啊?”
“早上起来声音嘶哑,但没有其他症状,需不需要吃药啊?”
2月14日上午,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恩施州民族医院)儿科主任陈沛伟正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线上解答着患者的问题。
陈沛伟介绍说,目前儿科线上门诊的患者需求量很大,光这两天他就一共接诊了100多名患儿,内容涉及感冒、肠胃不适、儿童生长发育等常见问题。
又接诊完一名患儿后,家长给陈沛伟发来了:“建议清晰、回复及时,解决了问题”的评价。陈沛伟说,非常时期,很多家长比较焦虑,孩子有点头疼脑热难免风声鹤唳,想来医院就诊又担心交叉感染。通过“线上门诊”这种形式,可以对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出护理、用药建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恩施州中心医院作为确诊及疑似病例的定点收治医院,为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在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于1月底及2月初相继对本院中西医两部采取防控措施,发出了普通门、急诊暂时停诊的公告。
公告发出后,州内外不少群众通过各个渠道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身体出现了其他问题应该去哪里看病?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不可以来医院就诊?”
针对这些问题,州中心医院推出了“线上门诊”这一形式,普通患者可通过网络,与医生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的对话,由医生进行初步判断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李德忠是该院比较早开通“线上门诊”的医生之一。自1月29日医院微信服务号搭建好免费“咨询平台”(有需求的患者请关注并点击进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微信服务号“发热咨询”、“在线问诊”版块,我院各科专家在线服务)开通线上平台以来,他已累计接诊患者480余人次。作为西医部急诊科主任,他所接诊的病人里不乏高度紧张,咳嗽了几声就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病人。也有症状高度相似,却担心来院出现交叉感染的病人。每当这时,李德忠就会对病人的体温、症状持续时间、接触史等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询问。对于症状轻的患者给予相应的隔离观察建议,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有明显症状或接触史的患者则会反复建议其来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免贻误病情,防止感染他人。
据了解,目前该院不仅在自己的微信服务公号上开辟了免费的在线咨询和诊疗服务(有需求的患者请关注并点击进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微信服务号“发热咨询”、“在线问诊”版块,全院各专科专家在线服务),还有400余名医生通过“好大夫在线”等平台开通了“线上门诊”,涉及儿科、妇产科、眼科、泌尿外科、中医康复科等多个专业。截止发稿日,还有多名医生正在申请加入“线上门诊”的群体。患者只需下载平台客户端或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搜索医院名称,即可选择相关科室和医生就可进行线上问诊。
除这些指定官方平台外,疫情中,州中心医院“在线医疗服务”这一“第二战场”还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
该院血液病科多为恶性血液肿瘤的老病患,疫情期间,主任向航及各位管床医生都是微信一对一帮护患者解决问题。巴东的谭女士是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目前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2月6日,谭女士之前开的药快要吃完了,可由于疫情影响,“交通封锁”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除,担心断药的谭女士在微信上找到自己的主管医生覃锐寻求帮助。
覃锐对谭女士的病情十分了解,知道她一旦断药就有可能出现病情的复发,治疗难度也会增大。想到这里,覃锐坐不住了,立即赶到医院帮谭女士开药、取药。可怎么把药送到谭女士手上又成了一个难题。受疫情影响,许多快递都被迫暂时歇业。几经周折,再三恳求,一位“顺丰小哥”听说是要寄给病人的“救命药”,这才同意接单。第二天,谭女士收到了药,一场“断药危机”终于解除。覃锐说,自疫情爆发以来,他和同事们每人每天至少都要为3~4位患者在线解决各种问题,帮忙开药送药也是常事。“我们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
除此之外,结直肠肛门外科造口护理团队建立了“阳光之家”造口患者群,对于疫情期间不便来院的患者,通过微信群指导患者进行造口伤口的日常护理。有些偏远地区的患者因交通不便无法购买,出现造口袋短缺等情况,就近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微信群互帮互助。
儿二科的“早产儿出院随访群”是该院最热闹的的患者微信群之一。初生的婴儿往往都是全家的宝贝,何况更需精心护理的“早到天使”们。在这个有近百位家长的微信群里,从冲泡奶粉水的温度,到宝宝肚脐的护理,再到宝宝的体温是否正常,家长们总要不放心地问上一句。医护人员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着,短短几天,回答各类咨询就近200次。
疫情之下,“网络办公”、“远程教育”等形式纷纷涌现。而州中心医院各种形式的“线上医疗服务”也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帮助众多患者解决了当下的燃眉之急,成为了这场“新冠阻击战”的“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