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孙子好不舒服,又想吐,快不行了。”3月2日凌晨6点,位于州中心医院的120急救中心调度室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一老婆婆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却断断续续说不清楚她们住具体位置,话语也越来越模糊。
“从老婆婆断断续续的通话中,我得知她家里烤了碳火之后,我的第一判断是一氧化碳中毒。”当日值班的120调度人员邹慧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我立刻指导她打开门窗并询问具体地址。但是这位老婆婆说她太晕了,无法走出门口,只是把窗户打开了,而且也说不清楚她新家的地址在哪里,只说她住在芭蕉乡。”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邹慧没有惊慌,清晰迅速地通知值班医生谭必庆出诊,医务人员立即驱车直奔恩施市芭蕉乡。
“虽然当时派出了急救车,但是只知道大致方位是芭蕉乡,却不知道老人家的具体位置。吸入一氧化碳时间太久、中毒太深,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一刻都不能耽误。”邹慧告诉记者。“为了让中毒者保持清醒,弄清楚她家的具体住址,我一直通过电话和老婆婆保持联系,询问她家亲人的名字。幸运的是老婆婆虽然意识开始模糊,但是还是说出了她女儿、女婿的名字。”
紧急时刻,调度员邹慧想到了当地派出所。一般来说,派出所对本社区居民的情况是十分了解的,向他们求助,将会最大限度减少寻找患者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邹慧立刻拨打了芭蕉乡派出所的电话,告诉了老婆婆女儿、女婿的名字,当班民警马上进行了信息搜索,查出老婆婆地址后立刻出发在路上接应急救车辆,与医护人员一同赶到了老婆婆的家中。
“他们当时意识已经很不清醒,又发生了心悸呕吐的症状,如果再晚一点到,后果将不堪设想!”当120出诊医生谭必庆他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祖孙三人均躺在床上,屋内有一盆已经熄灭的木炭火。“我们立刻将祖孙三人移到房间外面,对其分别实施了打针、输液、输氧等系列的急救措施。”
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之后,祖孙三人情况有所缓解。为确保安全,他们被紧急送往恩施州中心医院,在经过治疗和医学观察后,第二天就好转出院。
在120急救中心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只是他们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从事急救工作的一个镜头。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们每次行动都在跟时间赛跑,在急救车嘶鸣的警笛背后,他们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3月2日,恩施市土桥坝发生一起火灾,失火地点在加油站对面,楼下又是一个棉絮加工场,情况十分危急。当日值班的调度人员在15时18分接到救命电话后,立刻派出急救车辆一路狂奔赶到现场。“当我们到达火灾现场之后,还有消防人员正在灭火,我和其他的急救人员拿着担架在外面等候。几分钟后,消防人员将伤者抬了下来。”出诊医生谭必庆说。据了解,在接到伤者之后,急救人员迅速对其实施了心肺复苏、处理烧伤创面、吸氧等急救措施,但是其中一名伤者由于伤势太重,抢救无效,当场死亡,另外一名伤者则被送往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进行抢救。“虽然那名伤者当时抬出来的时候已经呼吸微弱、心跳缓慢,但是我们一直都没放弃病人,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急救。”谭必庆说,“每当出诊时遇见抢救无效当场死亡的情况,虽然尽了全力,但每次我们都会有那种不可言喻的揪心的痛。”
“急救就是在与时间的赛跑。虽然很累很辛苦,可为了在第一时间救治病患,我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在采访中120急救中心主任吴承树这样说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救医疗工作的认识程度也不断提高,急救医疗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据该中心护士长肖群艳介绍说:为了提高急救人员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他们经常开展医护司人员的相关培训,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熟悉业务知识,还要求司机也要掌握相关的医疗知识。急救中心还制定了严格的系列制度,规范了医务人员出诊的行为,强化了安全意识。同时,自成立之日起,120急救中心率先在全州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坚持“三分钟内出诊,必须在两声内接听急救电话,一定要遵重患者意愿和遵循急诊原则”的“三二一”原则,以快速的急救反应能力和精湛的急救医疗水平为州内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有人曾经说过,越是突发事件越能够体现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州120急救中心正是一次次与死神抢救创伤患者战役中,越战越勇,不断优化救治模式,不断聚集“正”能量,不断蜕变和发展 ,他们的尽职尽责、沉着处置为百姓的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