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织雨,岁月缝花。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一些遇见,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题记
犹记儿时初见·温暖
1980年冬,我在“专医院”呱呱落地。我小时候家住舞阳坝栖凤桥头,临近的“专医院”是我们一家五口固定且专一的就医场所。
还记得3岁那年,因为局部感染就诊,医生说要肌注青霉素。妈妈抱着我走进门诊一楼的注射室,熟悉的来苏水味道在空气中蔓延,无名的恐惧感更是在我心头集聚,我无比紧张的看着护士阿姨娴熟的配着药,然后拿着一具5ml的玻璃注射器向我们走来。在我咬紧嘴唇、泪水即将夺眶而出之时,那位阿姨微笑着变戏法般递给我一个精致的装小安剖的空盒子,然后柔声对我说:你一定是一个勇敢的小朋友,不会哭的。因为新奇的漂亮盒子,因为空前的鼓励,我乖乖的趴在妈妈腿上,一声不吭的接受了注射器对我臀大肌的“轰炸”,哪怕事实上疼痛难忍,哪怕肌注后的硬结许久不散。
岁月的流沙,已经模糊了记忆中护士阿姨的容颜,可曾经最温馨的片段,最走心的瞬间,如一帧名画般珍藏于心间。我始终记得那份温暖、那双巧手、那个微笑、那份鼓励、那个因为勇敢换来的漂亮盒子。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年,每当我需要肌注时都会讨要一个小药盒,会在家里扮演护士阿姨的角色,像模像样的给爷爷奶奶“打针”,稚声稚气的说长大后我要当医生。
难忘青春相牵·幸运
2000年,双十年华的我成为了一名恩医人,儿时的梦想一朝成真。难以忘记入职当天,父母脸上开心而欣慰的笑容,入世当有立足之地,方可后谋而发展。我是幸运的,是这份工作让我步入社会并拥有了立身之本。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工作证,因为它无声的见证着我曾经青春的笑脸和成长的足迹。从大内科、耳鼻喉科、肝病科、烧伤整形外科、影像科、院办,到现在的三甲办,是一位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个岗位的历练,让我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真心的感谢每一份工作,感谢我所热爱的医院。是一直坚守在传染病防控道路上的李晓丹主任教会我什么叫不忘初心;是邵永春护士长在我一次输液不良事件中教会我什么叫慎独与担当;是卢宗耀主任在我救助一位孤寡老人的过程中教会我什么叫付出不求回报;是张家权主任在他低起点但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境界中教会我什么是自律与坚守。
恩医与我,就像大树和藤蔓,用伟岸的身躯给了我坚强的依靠和支撑;更像家长和孩子,让我获得成长的养分和财富。这个家是一个大学校,让我不仅学会了翻身、拍背,打针、发药,还学会了用一双慧眼在黑白屏幕上准确定位出病灶;这个家是一个竞技场,让我敢于去面对一次次挑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来凤县中心医院这些平台上敢于去努力和拼搏;这个家是一个培养基,让我在三甲复审和应急演练中全面提升了个人素质和实战能力;这个家是我的财政部,让我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拥有足够的资本带着家人领略大好河山......
感恩一路相伴·成长
2022年,是恩医建院120周年,历史的年轮为这百年老院刻上了深深的印痕,历经风霜雨血的洗礼以及数代恩医人的筚路蓝缕,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正向着打造“双一流”研究型区域医疗中心高歌猛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镌刻着理想和信念;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片绿地,承载着收获和磨砺。那些铭心的记忆丰盈了我走过的这22年,是恩医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是恩医让我从一颗小树苗逐渐变地枝繁叶茂,教会我知足当下、感谢过往、达观未来。让我明白有一种赞誉,不会刻在功劳簿上,而是流传在老百姓口中;有一种责任,不会写在工作册上,而是铭刻在每一个恩医人的心中。站在医院质量管理的关口,我是全面对标三甲评审细则、绩效考核指标、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院领导决策的参谋兵;我是每月、每季度的数据分析,直面问题找短板,做好持续改进的执行兵;我是坚持不断学习,树立全局思维,做好临床医技科室的服务兵......
静坐时光深处,感受岁月静美。当花开四季的车轮碾过了日日夜夜,春秋冬夏;当日月交替的轮回送走了晨起暮霞,似水年华。当青春的步履渐渐苍老我不再年轻的容瑕,扎根于恩医这块沃土,我依然如当年的双十年华,甘愿化身一名战士,跃马驰骋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