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对恩施州医疗卫生事业影响巨大,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对维护恩施州各族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恩施地区制药厂、恩施地区防疫站、恩施地区医疗器械修配厂和恩施县第一所人民医院——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的诞生,与恩施州中心医院(时为“恩施专署人民医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确切的说,她们是在一次次的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求下,从“恩施专署人民医院”这个母体中不断孕育和“分娩”出来的。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发展历史中,这些事件被称为“四次‘分娩’”。
第一次“分娩”——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诞生
1950年元月,刚刚成立的恩施专署尚无卫生科(相当于现在的卫生健康委)设置,恩施专署人民医院作为恩施地区第一所人民医院,也是专、县直属单位中唯一的医疗卫生单位被划归专署民政科领导,而恩施专区全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则由该院组织实施,实质上代行了部分卫生科的行政职能。
1950年10月,专署卫生科成立,由恩施专署人民医院院长沈友锡(原省立恩施医院留任人员)代理科长,仍在医院办公。全区一应地粮用费统一拨交该院,并开始酝酿组建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1951年12月,经恩施地委专署研究决定,恩施专署人民医院两个组成部分——柿子坝专署人民医院和杨湾专署人民医院中的柿子坝专署人民医院,由专区划归恩施县人民政府领导,以此为基础组建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并由恩施专署人民医院陈钟英医师出任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院长。
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旧址(建筑为恩施县人民医院后期修建)
1952年1月1日,恩施县第一个人民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单位——恩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顺利诞生。
第二次“分娩”————恩施专区防疫站诞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州防疫站办公室
1952年,恩施专署卫生科从恩施专署人民医院抽调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恩施专区防疫站。建站后,组织上同一个党支部,行政上均由杨久富(既是恩施专署人民医院院长,也是专署卫生科长)统一领导,直到1957年才完全分开。嗣后,恩施地区卫生学校、恩施医学专科学校、恩施地方病防治所、恩施州采浆站、恩施州中心血站以及各县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大多数骨干都是从恩施专署人民医院调去的。
第三次“分娩”——恩施专署制药厂诞生
1959年,全国正处于“大跃进”的热潮中。地委专署决定,恩施专署人民医院药剂科创办的制药厂连人带物独立建制,以此为基础成立恩施专署制药厂。厂址由医院迁至恩施县月亮岩,时任专署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刘富贵出任厂长。同去该厂的还有当时唯一的药学高校本科学历并有多年实际经验的西药师顾腾辉。
恩施专署制药厂即为后来的国营恩施地区制药厂,辉煌时期曾拥有数十个准字号药品生产批文,产品更是畅销全国各地。2010年该厂通过股权转让后改制更名。
第四次“分娩”——恩施地区医疗器械修配厂诞生,恩施地区人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升格为国家中等专业学校
上世纪70年代,恩施地区人民医院(由专署人民医院更名)放射科医疗器械修理组的设备维修能力持续增强,而当时恩施山区交通不变,部分大型先进设备运到山外维修不仅时间久费用高,而且影响各医疗机构的日常诊断和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1979年,恩施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疗器械修理组成建制移交恩施地区卫生局,成立恩施地区医疗器械修配厂,原修理组组长李天育任厂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恩施地区人民医院部分护理专家留影
同年,接鄂革文[66]号批复,恩施地区人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升格为国家中等专业学校。恩施地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克旺调任校长,原校党支部书记朱文珍任副校长。除党组织关系和行政编制外,学校财务从此独立核算。
四次“分娩”,突现出恩医人在历史关键时期敢担重任、善于作为的大无畏精神,在稳定发展年代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