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专题

当前: 首页 > 专题 > 百廿恩医·再创辉煌 > 百廿弦歌 > 正文

历史沿革 百廿弦歌 院庆动态 光影恩医 我心中的恩医 奋进恩医

百廿恩医 | 穿越百年时空再相逢——恩施州中心医院收藏着这件文物

  • 2022-08-12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2.png

  “昔人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为其能生人也。”这是收录于《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的清代医学典籍《医学萃精》中的一段话。

  而这本成书于晚清时期的典籍,其整整596片木质雕版原件就收藏在恩施中心医院的档案室内。百年文物与百廿恩医,相互见证着彼此的悠悠岁月。

3.png

  《医学萃精》为清末恩施名医汪昌美(字古珊)所著。汪昌美(1840一1917年),字古珊,恩施市双河人,晚清监生,清末鄂西一代名医。他一面刻苦学习《神农本草经》、《伤寒病例》、《金匮要略》,一面广征民间验方,并施之于临床。时施南知府之妻身患“胀鼓病”,多方求医无效,张榜寻医,汪昌美仅用汤药一剂治愈。知府赠其“功同良相”匾额,并任其为施南府医官。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晚年的汪公在宣恩县中间河虎旗庄宣讲亭一带行医,并汇集整理医学资料为著书立说做准备。1904年,汪公应邀到施南“医学研究所”宣讲医学,开鄂西医学教育之先河。期间,汪公不断拜访名师、求购医书,苦心钻研。同时虚心向民间学习,于内、外、妇、儿辩证求真之中,融入土家族、苗族推拿、便方等技法,融会贯通,效果甚佳。后虑医书汗牛充栋,后学者不能明辨优劣,遂著书立说,费时7年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著成《医学萃精》一书并付梓。原书共16卷约60万字。百年前在川鄂一代流传甚广,被不少医者奉为经典。

  而该书的雕版原件则在几十年后传于汪公同门刘家敏之孙——宣恩名医刘绍南。1955年,刘绍南将雕版原件捐出,后被恩施州民族医院收藏,两院合并后收藏于恩施州中心医院档案室。

  《医学萃精》一书图文并茂,文字通俗,以韵语、歌诀为主,便于习诵。整本书医理颇深,又极具地方特色,所用之药,“若施南地方,随低处皆有也”。弥补了整个鄂西地区自古以来虽药草丰茂,名医辈出,但所留医案不多、药物著述无几的缺憾。

1.png

  2002年,为了让这本曾经名噪一时、造福无数乡邻的医学宝典“重见天日”,谭庆刚、刘诗佞、张兴柱三位教授根据流传下的雕版内容对其进行校注、还原。恩施州中心医院谭宗艾、邢宏志、莫益增等中医名师,结合其他资料与自身临床经验进行修订。历时数月,终于完成了《医学萃精》的重新编撰。并与《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恩施本草精选》共同收录于《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于当年正式公开发行。

  《医学萃精》的再次出版发行,不仅让这本医学典籍得以完整的保存并流传,更使得恩施地区的中医、民族医药重放光芒。

  在时光长河这幅瑰丽画卷中,百廿恩医如同那抹厚重的底色,与百年文物始终相伴、印衬生辉,并将永远守护着那个历久弥新、亘古恒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