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给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学生上完课,恩施州中心医院的护士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时,一位等待她许久的陌生大姐,将一只装有野菜的塑料袋交给了她。
这位大姐说,这是来凤县一位国姓患者的母亲爬到山上一根根挖出来,托自己亲手交给霖的。还说,那位患者的母亲家里困难,没有什么礼物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帮助自己的霖。这些野菜长在山上,没有污染,自己亲手采摘的也好表达心意。
在场的其他人这才明白,虽然霖已经离开原来的岗位很多年了,但她还在牵挂和帮助着那些护理过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
2000年,恩施州中心医院建立血液透析中心,作为护理骨干,霖从别的岗位调到血液透析中心工作。
通常,尿毒症及慢性肾衰竭患者一周要做两到三次血液透析治疗。在血液透析费用还没纳入医保农合报销时,患者每次透析需要花费五六百元,每个月则需要5000多元。一旦患上此类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来延续生命,对于一个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疾病加上经济压力,透析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悲观心理,霖总是在生活上关心患者,精神上宽慰患者。自己收入不高,霖经常挤出生活费,为一些远处的患者购买车票。
霖对患者的真诚和友善,让很多患者都记住她的样貌和名字。就算后来她调离到别的岗位,只要霖经过血透中心的病房门外,还是有不少“老熟人”会亲切的向她打招呼。
2015年4月份的一天,已经在该院护理部工作的霖,来到血透中心检查工作时,遇见了一位“老熟人”患者国振飞。与国振飞交流时,霖了解到,家住来凤县一个小山村的国振飞,近几年家中又遭受了新的变故——自己常年需要做透析,妻子也因鼻咽癌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目前处境十分困难。
“你给我一个你的银行账号吧,我看能不能找到慈善人士为你募捐。”看到国振飞眼里有些绝望而又带有渴望的眼神,霖决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一帮他。
没过几天,国振飞就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对方称,霖跟她讲了国振飞的遭遇,希望每个月为他的孩子捐助200元生活费。随后,国振飞的卡里果真转入了200元钱,以后每个月国振飞的卡里都有200元转入。那一刻,国振飞从内心感谢这位汇款的爱心女士,也感谢霖在中间牵线搭桥。
国振飞并不知道,每月200元的善款其实是霖给的。霖不想增加国的心理负担,便委托自己的好友谭女士帮忙转款。
这个秘密国振飞至今都不知道。国的母亲是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一直想感谢联系到爱心人士的霖,这才有了一把野菜表心意的故事。
国振飞更不会知道,从2014年起,霖还以谭女士的名义,每月定期捐助恩施市盛家坝乡和宣恩县长潭河乡的两位困难学生。
当时,霖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恩施市盛家坝乡的一名叫谭雪荣的小学生是个孤儿,寄养在十分困难的亲戚家中。另一个叫熊永丰的小学生是宣恩长潭河乡人,他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患有眼疾,家里也十分贫困。
于是,霖决定以自己微薄之力给这两位孩子一些帮助。出于同样的考虑,霖委托谭女士每月定期给谭雪荣汇去300元生活费,为熊永丰常年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
得到霖帮助的,还有一位长期做血液透析的陆女士,霖每月都会以谭女士的名义给她汇去300元。2014年以来,霖每个月都要从工资中拿出近千元,帮助这些困难患者和困难儿童。
霖是一名普通护士,收入并不高。她的丈夫也是工薪阶层,还有一个在读高中的儿子,家中的大小开支也不少。为了能够继续帮助别人,霖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微商。
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会经常分享一些女性的护肤品,通过售卖微信商品,每个月挣的几百元钱,全都补贴到所捐助的款项里。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霖已经坚持了三年多。
霖说,病魔无情人有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患者早日康复,看到那些被疾病拖累的家庭不再贫困。她说她也知道,有很多困难的人需要别人帮助,以自己绵薄之力远远不够,但能帮一点是一点。她愿意资助国振飞的小孩还有另外两名孩子一直到18岁。霖说,如果要问是否还有别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跟她一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