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逆行,向着汹涌的疫情冲锋!
有一群“白衣战士”,
他们的力量来自医者仁心。
作为恩施州疫情防控重点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冲锋在抗“疫”最前沿,用“加油!”向“救死扶伤”的承诺签到。
2月1日10:27
抗“疫”首战告捷,一条好消息振奋人心:全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愈患者出院。
2月1日16:00
州中心医院“新冠”疫情防控战第二突击队全体队员集体出征,46名医护人员喊出“为国而战、为湖北而战,为恩施而战”的誓言,投入第二场战斗。
与疫魔竞速,与死神赛跑。
在州中心医院新冠肺炎治疗区,每天,都在上演戳中泪点的抗“疫”故事。
其中一对对“夫妻档”,他们演绎了“疫”线上的最美“二人转”。
一个走向病区的身影:
“等爸爸回家,
陪你过生日、架马肩!”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
2月2日,彭杨拨打丈夫葛舰手机号码十几遍,均无人接听。
她说,几声“嘟、嘟”后的自动回复是最怕听的声音。
彭杨是州中心医院感染科一名护士,在家等待命令。
1月22日,丈夫葛舰被选入“新冠”疫情防控战第一突击队,首批投入抗“疫”战斗。
“辛苦了!”彭杨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葛舰走向隔离病区的背影,附上一个爱心符号,为他出征壮行。
“宝宝,生日快乐,爸爸进隔离病区了!”恰巧那天是刚满3岁的女儿“准准”生日,隔着手机屏幕,葛舰送上了生日祝福。
彭杨回忆说,每次和葛舰视频聊天时,他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中露出两只眼睛,很难辨别是他的模样。
每天下班,葛舰都要回驻地隔离。驻地距家仅15分钟的路程,路过时他只能朝家的方向望一眼。
2月1日下午,葛舰在楼下取换洗衣服,与妻子隔着10米远的距离,目光对视了一分钟,转身离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别担心我们!”母亲从家里阳台探出头,朝儿子挥了挥手。
“爸爸,你辛苦了,我等着你早点回家。” 电话那头女儿呢喃的话语,听起来很暖心。
“等爸爸消灭了病毒,陪你过生日、架马肩。”挂断电话,葛舰的泪水润湿了眼眶。葛舰说:“我是一名感染科医生,在疫情面前,必须冲在一线、护佑生命。”
一篇写给婴宝的日志:
“你长大后,
一定会支持爸妈的选择!”
“今天,爸爸妈妈成了抗‘疫’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同盟,等你慢慢长大,再给你讲我们的战斗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支持爸妈的选择……”
这是一篇抗“疫”日志,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真情。这篇日志作者名叫郑爱娜,是进驻隔离病区的首批应急分队队员。
1月24日8:00,大年三十,郑爱娜收到护士长张芬发来的信息,称次日8点到感染科报到。
一切来得太突然。“你去!娃儿有我们照顾。”父亲郑明生抱着1岁9个月外孙芊芊,支持女儿上抗“疫”前线,表示为她守好后方。
疫情何时解除?郑爱娜脑中一片空白,立马电话呼叫孕婴店送来三罐奶粉,为女儿备好粮。
进入隔离病区,每名医护人员要穿戴2件隔离衣、1件护服、2个口罩、2双手套和鞋套,还有1个护眼镜。
郑爱娜有些紧张,但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每天护理确诊或疑似患者,输液、换药,有时还要帮忙处理大、小便。
由于防护服不透气,郑爱娜每场护理结束时都汗流浃背。
1月27日8:00,郑爱娜下班走出病区,下楼梯时遇到了丈夫董涛。
董涛在医院保卫科上班,被派到感染大楼门口值守。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大意。”郑爱娜对董涛的叮嘱语速有些急,甚至都快吼了出来。
董涛执勤点距隔离病区门口仅5米,时常有确诊、疑似感染患者进出治疗、检查,“中招”的风险很高。
在病房间不停穿行,郑爱娜经常“收到”感动。
杜某是一名确诊患者,入院治疗时,伴有腹泻症状。
每次上厕所前,都要呼叫护士帮忙取掉胸前贴着的心电监护仪5个导联,接着再贴上。
杜某想出一个笨招,生硬记住5个位置的导联线颜色,上厕所结束后再对应贴好。“真厉害,护士平时都是靠导联线上的字母才贴到准确位置,她仅靠记忆贴,竟没有差错。”郑爱娜恍然明白,杜某的用意是在少接触护士,减少她们的感染机会。
郑爱娜回忆说,刚进隔离病区时,被感染科主任李小丹,在她后面轻轻踢了一脚。
理由是她进病区了没关大门。
“踢你一下,长个记性,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安全呀。”直到小班时脱下防护服,李小丹才看清被踢人的面目,向郑爱娜道歉。
从那时,郑爱娜时刻把“安全”记在心中。
回到驻地,郑爱娜躺在床上习惯性翻出手机上女儿的照片、视频,有时深夜难眠。“这是第一次离开女儿超过12小时以上,不知道还要多久,希望速战速决。”郑爱娜说,“疫”战凯旋,一家团聚。
一个放心后方的坚守:
“我们在一起,
你在前线安心抗‘疫’!”
“叮、叮、叮……”
2月2日22:00,州中心医院资产管理科科长代勇回到家刚端起饭碗,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这是一个从河南医疗厂家打来的电话,称马上调集一批货到恩施。
“这几天电话没离过手,每天要接100多个电话,打出去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代勇说,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产生幻听,听到电话铃响。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代勇看来,防护服、口罩等好比“粮草”,关乎战斗胜负。
春节期间,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停工,加之交通管制,物流运输不畅。物资紧缺、运不进城,咋办?
“要让每一件医护用品用在刀刃上,第一时间满足前线需求。”自1月21日以来,代勇在库房既当联络员,又当分发调度员。
一边在全国联系厂家找存货,收集捐赠信息,派出货车司机将后方物资运往前线;一边核算每个科室的需求量、使用数,按人头、天数限量分发物资,优先保障一线。
和代勇一样,妻子汪羽的微信也是“滴、滴”个不停。汪羽作为后备应急分队队员,加入了爱心车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只要群里弹出一个医护人员需接送的信息,不是当天限行尾号的车主都争着出车。”在“顺风车传递爱”的微信群,像汪羽一样的爱心车友,已有40余名。
你在一线抗“疫”,我在后方支援。
黄绍坤和冉丹夫妻就是这样的“一前一后”作战,他们的目标是“绝不让生命叫停!”
2月1日16:50,医院疫情防控第二突击队抵达驻地,黄绍坤将肥皂、毛巾、牙膏等生活用品一一装袋,发放到每名队员手中。
黄绍坤参加过03年抗击“非典”,算得上是一名抗“疫”老兵。
除了在驻地搞好医务人员防护物资发放、用餐安排等后勤,还要联络和组织医疗物资卸货、人员接送等志愿者。
在发热病人CT室,冉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双脚都失去了知觉。
大年初一,冉丹将3岁孩子托在亲戚家中照顾,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教病人摆体位、操作升降床,尽力让每份报告单准确可靠。
前方奋战有你,后方关爱有我。
“我们在一起,你在前线安心抗‘疫’!”
在州中心医院的战“疫”中,这一对对“夫妻档”,用“舍小家、顾大家”的行动,高呼“请你们放心!”
共同期待战胜疫情归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