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从医生涯,使他对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10多年的医院管理经历,使他对这份压在肩头的重任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和敬畏。他执着干练、沉稳睿智,胸怀精诚大爱尊重和珍视每一个生命,投身于为武陵山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事业中他从未言悔。他,就是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吴波,一个用思想、用行动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人。
勇于创新,医务管理全州领航
临床医生出身且长期从事医院行政管理的吴波,对“如何使医务管理更好地推动医院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命题,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常说:“医德是立身成业的根本,难为能为,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想能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医务人员和医务管理者。”
1993年,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的吴波进入恩施州中心医院(原恩施州人民医院)工作。每天穿梭于诊室与病房之间,面对的是若干张被疾病折磨的痛苦的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虑,感到的是烦恼。医学生时代的理想没有被现实的这一幕浇灭,反而使吴波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特殊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和重任。正是有了这份责任担当,无论是在临床做医生,在医务部从事医务管理,还是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副院长职务,吴波都坚守着“患者为先,质量为本”
在医务管理中另辟蹊径,大胆作为,积极探索新的医疗形势下医务管理的方式、方法。由他牵头制定的许多管理制度、检查标准、工作流程,在全州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主持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整理了医疗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诊疗规范、操作手册,规范了全院医疗工作,理顺了医疗秩序,使全院医疗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努力探索医疗管理工作运行新机制,探索更为有利于患者的服务方式,以整顿规范医疗秩序为重点,以加强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强化制度建设为契机,严格管理,深化医疗运行机制改革,构建了新时期医疗 管理卓有成效的新模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波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制定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四合理制度,通过建立“重复检查审批制”、“治疗方案调整制”、“高档药品报告制”、“患者费用审计制”、“违规责任追究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层层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让患者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能享受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公正透明“四部曲”。
正是因为吴波具有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自2006年起,医院党委和院部“点将”让他承担了卫生部及省卫生厅开展的“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荆楚行”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他不负众望,与活动办公室的同事一道努力工作,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办的任务。尤其是2011年在省卫生厅组织的“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督导检查中,医院取得了市州级医院第一,全省第四的好成绩。重实践更重理论研究,近几年来,他还先后撰写了《医疗活动中注重防范非医疗意外的发生》、《设立职工工作风险资金、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多篇医务管理类学术论文,在国家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在学会上交流。在医务管理方面的才能得到省州医疗卫生行政和学术界的认可,他先后当选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员、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省医院管理学会病案质量监控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疗机构病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敢于牺牲,控制疫情冲锋一线
恩施州中心医院不仅承担着恩施州日常诊疗防治任务,同时也是全州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全州传染病重症抢救定点医院。1998年以来,在每一次疫情来临之际,无论是在医务部主任或者是在副院长岗位上,吴波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他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医疗、消杀、防护流程,成为全州疫情防治工作的蓝本。他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为亲人,带领医务人员一起,用心血和汗水铸就出一道坚实的“城墙”,为全州人民的生命健康守卫一方净土。
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战场”上,吴波常常鼓励身边的同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
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SARS肆虐神州大地。时任医务科科长的吴波在认真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消毒隔离等理论与案例后,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多项防治措施和实施方案,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案后来被在全州范围内推广。作为医院防非办主任的吴波还负责SARS防治病区的筹备工作。由于医院地处闹市区,不利SARS的防治,吴波与同事一起,组织150名建筑工人、10余台车辆及其他人员30余名奋战10昼夜,在条件差、部分市民不理解、生活供给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分别成功筹建了三处隔离、留验病区,且病区内设计合理,设施齐全,管理到位,流程规范,得到了省、州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隔离、留验病区刚刚建起时,救护车便载着第一名疑似病例驶进了隔离区。吴波穿上憋闷的防护服,迎接病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与3名医生、6名护士一起吃住在隔离病区。穿着3层全副武装的隔离衣,戴着16层大口罩,安慰惶恐的病人,为他们测量体温、打针输液、送药送水,就是吴波在隔离病区的工作。
无论是在1999年恩施州建国以来首例霍乱病例确诊后的疫情控制工作中,还是在抗击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面对高传染率、高死亡率等高风险,吴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与医院同仁们共同铸就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护“城墙”,并创造了接诊患者零死亡率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2004年,因为出色的表现,吴波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紧急救援挽回生命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因为其突发性、传染性、群体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使医疗机构在应对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在警醒着我们:除了非典型新型肺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一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可以说,紧急救援工作不仅代表着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吴波十分关注医院紧急救援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医院组建成立了恩施州第一支应急分队,并按专业分为不同的应急小分队,实现急救的细化管理和科学施救;组织了第一次全州性传染病防治演练活动,全州各医疗机构派人实地观摩,并对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恩施州紧急救援中心(120)成立并挂靠我院后,吴波又与同事一起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120急救中心管理核心制度,强化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在吴波的指导下,120急救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对因突发公共事件致病、致伤人员的院前急救、转运工作及重大活动、节假日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为全州的院前急救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仅如此,吴波还参加了“东门关车祸”、“利川毒鼠强事件”和“支井河车祸事故”等全州绝大多数突发事件的紧急抢救工作。在2003年3月发生在恩施朝东岩的特大交通事故中,凌晨接到求救电话的吴波,带领三台救护车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由于事故车辆翻下了近30米的山沟,吴波与12名急救人员顾不得当时天气寒冷,大雾迷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打着手电筒迅速下到山沟里搜寻并抢救伤员。在一些地势崎岖的山沟里,为了尽快转运伤员,他们在陡峭结冰的山地匍匐前进,不顾踩破冰面冰水灌入鞋内,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他们的努力下,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
勤于科研,成果转化造福百姓
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并没有使吴波放弃医学专业的学习与钻研。他把学习当作一种使命,一种境界和一种终身追求。近年来,吴波发表SCI论文1篇,先后撰写《穴位注射治疗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病134例疗效观察》、《山茛菪碱、复方丹参联合治疗顽固性颈椎病》等2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主持州级科研三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相关性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HPA-3基因多态性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基于线粒体通路探讨ESCWO-Se对人结肠癌防治作用及质量评价》;参与科研三项:《舒肝健脾口服液治疗肝病后综合征的鉴定研究》课题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恩施州科学技术三等奖;《少年红矾杏平喘糖浆治病哮临床实验研究》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高分子外固定支具在四肢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参编4部医学著作:《常用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任副主编、《乡村医生》任副主编、《硒与大健康》任副主编、《2008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任编委。这些科研成果的转换为恩施州及其周边患者送去了福音。吴波不仅个人科研能力出众,分管医院科教工作以来,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与成才,制定了多项促进医院科研能力的激励措施,正是在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影响下,恩施州中心医院在科研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继往开来,发展中医特色优势
2012年担任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的吴波,被党委、院部委以重任,分管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恩施州民族医院)的全面工作作为院领导的吴波,经常深入中医部临床一线调研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瓶颈,最终确定以“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展思路,使得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管控指标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肺病科、骨伤科等一批省级重点专科。使得恩施州民族医院2017年在全省三级甲等中医院中的排名位于第六名,恩施州民族医院201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为全国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
一路感受,一路探索,一路创新,一路坚守。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医疗事业中,吴波用心感悟着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用坚韧和毅力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也用心血和汗水书写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对武陵山区人民群众的朴实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