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专题

当前: 首页 > 专题 > 慈善事业 > 正文

百廿恩医·再创辉煌 学习党的二十大 清廉医院 乡村振兴 中医养生 红十字会 文化活动

办一所真正的人民医院

  • 2006-06-16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从1998年到今天,时序演进了八年。沐浴着改革发展春风诞生的恩施州中心医院,热情为民,一以贯之:关注弱势群体,真诚回报社会;创新制度,着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组建“医疗航母”,发挥社会主流、主体医院作用,被誉作“武陵山区国有医院一杆旗”。这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八年,是恩施州中心医院真心爱人民、真诚为人民的八年。八年间,恩施州中心医院以办一所真正的人民医院为宗旨,以3000多万元帮扶群众,在群峰竞秀的武陵山区,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大潮里,谱写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绚丽篇章。
  降低患者就医费用
  1998年10月5日,恩施将原州人民医院和民族医院合并,组建州中心医院。这是恩施州委、州政府为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推动全州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地处鄂西的恩施,毗邻湘渝黔,山重水复,峻岭高壑,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许多人生活并不富裕。医院面对的服务对象,80%是农民。该院党政一班人经过认真分析,清晰地看到,医院是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的医疗服务,是作为全州主体医院的州中心医院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责任。于是,组建伊始,恩施州中心医院就向全社会明确宣誓:“群众需要什么,医院就要做什么!”“群众利益重于一切!”说到就要做到。恩施州中心医院长期坚持为州内及周边地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2003年,通过总结前几年为群众服务的经验,中心医院建立并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四合理”制度,将优质服务制度化。在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攻坚阶段,有些医疗服务单位出现乱检查、乱治疗、乱用药、乱收费现象,加重患者负担,伤害医疗机构的诚信。正因为如此,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四合理”制度出台,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人议论:如此严格的“四合理”能做到吗?恩施州中心医院党政一班人头脑是冷静的。他们经过广泛调查,并组织全院职工讨论形成共识:只有维护好患者利益,才能树立医院形象,促进事业发展。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参与下,联系实际、切实可行的“四合理”制度被确定下来。主要有:重复检查审批制:首次检查可由诊治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二次检查必须报科主任批准,再次检查须填写审批表并报院医务科批准,未经批准所作的检查费用由送检科室承担。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治疗方案调整制:患者治疗阶段结束,医生应主动告知或建议患者出院康复;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浪费和增加患者负担;患者病情稳定后,不能再按抢救患者方案进行治疗。高档药品报告制:原则上普遍使用每克10元至20元的抗菌素药物,超过此价范围,必须报科室负责人直至院医务科批准;患者出院带药必须与病情有关,不得随意开出其它药物。患者费用审计制:收费室对各科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重复检查、使用高档药品等现象时,要及时与相关科室核对、纠正。熟悉医院工作的人们,一眼就可看出,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四合理”制度,条条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条条都是利于患者的实打实的“干货”。制度公布后,有人担心,会不会只是说说算了,会不会动真的?恩施州中心医院用令必行,行必果的具体行动,让人们见识了他们的真诚与实在。有一位患者投诉,对自己的住院治疗收费提出异议。据此,恩施州中心医院医务科进行了认真查对,发现在一个收费环节,多收患者500多元。按“四合理”制度的监督条款,中心医院当即对有关责任人进行10倍数的处罚,在医院内外引起强烈震动。患者感受到医院有错必纠的坦荡胸怀,责任人从中受到教育、表示心悦诚服,社会上由此看到了中心医院“四合理”制度惠及患者的好处。一般来说,制定一项制度容易,执行起来很难,尤其是长期执行更难。恩施州中心医院执行“四合理”制度,迎难而上,坚持始终,收到了喜人的效果。这里是恩施州中心医院近期所作的一项数据分析:门诊人数:2003年20.43万人次,2005年29.33万人次。住院人数:2003年1.87万人次,2005年2.33万人次。门诊人均费用:2003年128.2元,2005年123.3元。住院人均费用:2003年3670.5元,2005年3736.1元。药品收入占全年总收入比例:2003年38.66%,2005年38.36%。抗生素占所有药品收入比例:2003年29.74%,2005年29.08%。作为外行,我们从这组数据中并没有读出什么特别的意义。然而,从医几十年的恩施州政协副主席谢宝璇,在对上述数据进行评说时,却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他认为,州中心医院在门诊、住院患者增加的情况下,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品收入及与患者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收入,在国民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等背景下,均没有上升,显示了“四合理”制度的良好社会效益,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省有关部门及省内外不少医院同行,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实地考察后,对“四合理”制度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此举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解开了当前一些医疗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不能令患者满意的难题,十分可贵。
  构建城乡医疗网络
  翻开湖北省地图,最西部那片深褐的色块,标明为恩施。八百里清江,有如一条灵动的绿带,从武陵山深处的利川起源,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宜都,一路斩关夺隘,曲折回环,东入长江。清江,是恩施土家儿女的母亲河。每当看到她奔腾东去的雄姿,一清碧绿的美丽,出生在江畔、生长在江畔的恩施州中心院院长廖康恕,心情总不能平静。自小,他生活的环境山青水秀,然而,受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他经历了贫困的折磨,目睹了家乡父老为病所困所扰的痛苦。他从医学院校毕业,从医生到科主任、副院长,直到成为恩施州中心医院院长,儿时刻骨铭心的感受,总不能忘却。他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多次谈心、商量,利用中心医院雄厚的医疗条件,多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尽力减少他们受疾病折磨的痛苦。2004年3月18日,武陵山下,清江之滨,恩施城里,彩球漫天。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由恩施州中心医院与25家乡镇卫生院,本着自发、自愿的原则,结盟组成松散型的恩施州城乡医疗集团。此刻,欢乐和喜庆,写满人们的脸庞。这是国内首家跨区域组建的城乡医疗集团,自然引来了社会上大量不解的目光。恩施州中心医院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利用参加各种会议的解说,利用与领导机关、部门的交流与交往,述说着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理由一:在恩施州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乡镇卫生机构设施和设备简陋、人才匮乏、能力低下等状况。组建城乡医疗集团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卫生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将城乡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充分利用集团的技术和设备资源,通过集团网络,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将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广大农村。理由二:“救护车一响,家里一头猪白养”、“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些顺口溜,是对当前恩施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突出问题的真实写照。如何以低廉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确保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组建城乡医疗集团,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很快,城乡医疗集团以其关注弱势群体、让群众得实惠的具体行为,让恩施各地群众刮目相看。帮在根本上。恩施州中心医院发挥龙头作用,做大做强进入集团的25所乡镇卫生院,使之具备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的相应条件。他们向首批集团成员医院捐款、捐赠医疗设备,共计50多万元,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条件;为三家卫生院各捐赠一辆救护车,使农民患者随时得到救助;免费为成员医院的100多名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成员医院的人才培养;定期组织专家,到成员医院进行会诊和业务技术辅导,并随时应邀派出专家现场指导完成疑难手术。通过几年努力,恩施州中心医院帮助集团各成员医院,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使大多数医院具备了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的条件,大大方便了农民患者就医。扶在关键处。恩施州中心医院依托集团成员医院,在全州2518个村,每村发放一张健康优惠卡,凡持卡到州中心医院接受核磁共振、全身CT、彩色B超等高级设备检查,只收半价,一年优惠8000多名农民患者110多万元;与各成员医院携手,实施“复明工程”,免费为50例特困农民医治白内障,使之重见光明;对下岗职工、人民教师、伤残军人和特困农民,实行门诊5%、住院10%的优惠。他们还联合各成员医院,接受社会监督。将药品、检查、服务价格,上墙公布;对产妇作出“优生、优质、优惠”承诺,生产费用包干;各成员单位可以受理患者对州中心医院的投诉,由中心医院进行查处,并给投诉者回音。优质服务,关爱群众,成为城乡医疗集团一张向社会推介自己的名片。很快,恩施邻近的兄弟省市――湘、渝、黔地区的一些乡镇卫生院,也提出加入集团,共担为这一“老、少、边、穷”地区各族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责。经认真协商,集团成员医院由25个增加到31个,集团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区域。为农民当家,为农民算账,单凭一家医院能力肯定有限,因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恩施城乡医疗集团联动城市和乡村,覆盖城乡广大区域,形成了一个关注农民弱势群体的集团,正在有效地解决边远山区农民看病难的老大难。这一锐意改革,找到了一条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结合起来、构建城乡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医改之路,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有一项服务患者的举措,令每一个住院患者如沐春风。每天早上,每一个住院患者,都能得到一份可口的免费早餐。免费早餐实施几年,每年医院要耗费20多万元。对于每一个住院患者,每天只有1元钱。这笔在城里人听来不值一提的费用,对大多数本来就因病困扰的农村患者来说,无疑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诚挚关爱。因此,当你在早餐时分来到患者中间,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对中心医院的感激与赞扬。来自患者,尤其是贫困农村患者心里的感激与赞扬,听来令人欣慰。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中、西医两个门诊部,挂有“平价大药房”的醒目招牌,让每一个应诊的患者,心头平添一份安稳。在国家物价和药品管理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恩施州中心医院大幅度降低各类药品的收费标准,以最低的价格服务群众。据统计,此举为患者每年让利500多万元。这是十分不易的500多万元!恩施州中心医院注意从源头做起,对已进入招标的药品严格执行“中标价”;对未进入招标程序的普通药品,一律执行当地的最低市场价,从而从源头上堵住了药品经营活动中的回扣等腐败现象,确保了“平价大药房”真正成为平价大药房。恩施州中心医院援建一所希望小学的举动,使一批山里孩子重新获取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革命老区恩施市红土乡,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接受正规文化教育十分不易。恩施州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的眼光,投向了这里。他们在下乡为群众治病的时候,来到红土乡一个叫做后塘坝的地方,歪歪斜斜的小学墙壁,破破烂烂的几张桌椅,晃晃荡荡的屋门窗户,映入眼帘,顿觉十分不安。与村民们交谈,才知大革命时期,许多跟着共产党出生入死打天下的群众的后代,面临辍学的境地。于是,一种让革命后代能够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责任感,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心中油然而生。他们拿出30多万元,帮助这里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如今,这里的150多个孩子,坐进了砖木结构、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了结实、美观的课桌,穿上了崭新的校服。春去夏来,琅琅读书声,在山间回响。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一个热心助学的义举,像阳光温暖着30名恩施高中贫困学生。三年前,恩施州中心医院听说一批在中考中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因为家贫,有可能被挡在高中学习的门外。中心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在一次院务会上,临时添加一项议程:我们有不有可能伸出援助之手?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些贫困学生,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是社会将来的可用之材,中心医院要尽心尽力,拉他们一把。于是,恩施州中心医院与恩施高中校方商定,出资18万元,用作30名贫困家庭学生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并将这个班命名为“阳光班”,用以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不忘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今年6月,正是“三年大比”之时,成绩个个优秀的恩施高中“阳光班”的孩子们,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好成绩,30名学生个个都上了本科线。他们用三年努力学习的丰硕成果,回报州中心医院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呵护。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蔚然成风。1998年,长江爆发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中心医院心系灾区群众,积极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从远离灾区的鄂西,捐资12万元支援受灾的人民。1999年,正是恩施州国企改革攻坚阶段,一部分国企分流职工收入受到影响。中心医院与州工会一道,为州直改制企业的150名特困职工,免费进行体检。2000年,州中心医院拿出6万元,为恩施市龙马乡碾盘村兴建人畜饮水工程,架了引水管道,修了蓄水池,让清洁的自来水,流进村里上千人的住屋,圆了人们世代饮水梦。2001年,州中心医院相继与恩施市龙马乡、板桥乡等乡镇签订协议,收购这些地方的药材,让3000多个药农享受合同收购的好处,人均年增收500多元。2002年,州中心医院积极参加“扶危济困送温暖”活动,组织全体职工捐款5万多元、衣物2000余件。2003年,州中心医院组织医疗专家、业余艺术团以及聘请的农技专家,为几个革命老区乡镇“送卫生、送科技、送文化”,免费为群众看病1000多人次,提供农业实用技术200多项,为5000多人次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2004年,州中心医院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复明工程启动。当年,投入30万元,有50名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精心医治。由此,这一工程开始使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2005年,州中心医院投入10万元,为利川市柏杨镇和恩施市两个偏僻的行政村,各援建一所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治病。从1998年到2005年,八年间,跋涉在办一所真正的人民医院艰难道路上的恩施州中心医院,竭尽所能,全心全意,为社会送上一份份真诚的友爱与关怀,像奔腾东去、不舍日夜的清江,源远流长,滋润着恩施州几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田,让他们体会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分享着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