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高血压病被医学界称为“无声的杀手”,在我国,高血压病还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危害性可想而知。医学研究表明:早期预防并稳定治疗,再加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治。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意识,对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本栏目特邀请我州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方孝俊为大家讲一讲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嘉宾档案
方孝俊,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曾多次到省内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引进新疗法、新技术。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业绩突出。有较丰富的大内科临床经验,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诊治。
(对话正文)
主持人:“无声的杀手”是人们对高血压这种高危疾病的形象比喻,在临床上,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方主任: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即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40mmHg(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即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90mmHg。 主持人:为什么称高血压为“无声的杀手”,它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方主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烦心悸、肢体麻木等是高血压的一般常见症状,也有患者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是心、脑、肾等器官都是高血压的损害对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因为高血压可引起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使心室扩张,形成高血压心脏病;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最后引起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可引起肾动脉硬化,影响肾功能,甚至会导致尿毒症。此外,高血压还可引起眼底病变而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主持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应如何预防?
方主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人的正常血压可随年龄增加而稍有增高,也可受性别、年龄、职业、饮食、活动、爱好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虽然对于性别、年龄和遗传等因素,我们确实无法控制,但是可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他致病因素。比如:改善饮食习惯,少吃盐,不吸烟,限制饮酒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及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生活规律化,合理规划学习、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多作运动,如慢跑,散步,练气功等活动,尤其是身体肥胖者更要适当限制饮食,多多运动以减轻体重,预防高血压的发病率。
主持人:怎样才能确诊高血压?
方主任:为了确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判断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在临床上,对高血压病人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外,还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首先是进行肾功能、尿常规、血尿酸、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心电图、拍片(胸部正位)、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此时若疑为继发性高血压,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及早确定病情。如怀疑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则应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以及B超、肾上腺CT、肾上腺核磁共振显像及肾上腺静脉造影等;如怀疑是“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则应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做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检查;如怀疑“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则应测定血、尿皮质醇及尿17-羟皮质类固醇,并做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
主持人: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方主任:高血压虽被喻为“无声的杀手”,但患上高血压病后也不必悲观,因为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对治疗高血压病和控制病情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患者除保持良好的心态外,最重要的是及时到正规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得到规范合理科学化的干预和诊治。在此,我要郑重提醒高血压患者朋友(特别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病人):降压药物一定要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擅自换药、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同时,还要定期复诊,以了解检查高血压被控制的情况,确定是否有与心、脑、肾相关的并发症出现,以便及早治疗。
主持人:感谢方主任。高血压的确是一种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应该重预防,多关注,早诊治。如果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致电0718---8244344(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心血管内科)随时咨询。
下期话题:冬季,当心心肌炎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