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肝脏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承担着解毒和代谢两大重任,可谓是“人体化工厂”。正因为此,使得肝脏在解毒和代谢药物时极易受到损害。据美国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药物性肝损害占通常所说“肝炎”的10%,占50岁以上肝炎病人的40%,占暴发性肝坏死的15%-25%。药物性肝损害不仅对患者带来了生命危险,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今天,本栏目特意邀请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贺建华,为读者朋友们讲讲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嘉宾档案
贺建华,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北省消化学会委员,恩施州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州中心医院“十大杰出青年”、甲等“胡萝卜”人才。从事消化工作15年,擅长消化专业(食管、胃、肝胆、胰腺、肠道等)疾病诊治和中毒抢救,胃肠镜检查,治疗经验丰富。曾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修一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先后在《国外医学·消化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开展的新业务获州中心医院新业务、新技术一、二、三等奖。
(对话正文)
主持人:“药物性肝损害”现在已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提及,请您首先和我们谈谈什么是药物性肝损害?
贺主任:药物性肝损害也称为药物性肝炎,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肝是在药物代谢上起到中心作用的脏器,是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场所,是药物由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以最高浓度积聚的部位。药物在此进行聚合、氧化、还原、羟化以及脱甲基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因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很容易导致肝损害,肝脏也是最为频发药物性损害的器官。在美国,药物性肝炎占急性肝衰竭的18%,在我们国家也属于临床常见病。
主持人:哪些原因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贺主任: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原因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一是为了治疗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药物。例如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痨药物,感染病人使用抗生素,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脏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都对肝脏有损害,这是最常见的;二是患者自己乱用药,一些患者有病不看医生,自己去药店买药,但又根本不了解所购药物的不良反应,买来就用,结果造成肝损害;三是服用一些减肥瘦身药及保健药品等,这些药品广告大多利用人们认为草药没有副作用的误识,而特别强调是中草药、植物性药。但据统计,约有100多种中草药和30余种中成药可引起肝损害。
主持人:具体有哪些药物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贺主任: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相当广泛,中西药物中都有不少药物有肝毒性,西药最为常见的有:1.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环素类等等。2.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3.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4.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5.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6.镇静药:如苯巴比妥等。7.抗甲亢药物:如他巴唑、甲亢平、丙基硫氧嘧啶等。8.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9.降糖药物:如优降糖、拜糖平等。10.心血管用药:如异搏定、安搏律定等。中药包括青黛、川楝子、山豆根、山慈姑等。
主持人:药物性肝损害有哪些表现?
贺主任:药物引起肝损害通常会发生在用药后的1~4周,具体表现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有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者,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黄、肝区不适等,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转氨酶升高,血象中嗜酸细胞升高;有以胆汁瘀积为主者,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胆汁瘀积,并伴有肝细胞损害,表现为皮肤、巩膜、小便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也会引起大片肝坏死,形成重型肝炎,出现严重黄疸、凝血机能障碍和肝性脑病,有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若诊治不及时,有可能危及生命。肝细胞坏死,经过救治,生命得以保全,但是坏死组织有可能被广泛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形成坏死后肝硬化。
主持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贺主任:医生和患者都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不良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药物。不符合治疗药物的适应症时,千万不能勉强用药,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使用剂量用药。对原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用药更要谨慎,尽量少用药;对必须用药者,尽量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新药物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叠加。对于广大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忌不可盲目用药,轻信广告,滥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佳的药物和剂量。只有大家对这种疾病都重视起来,才会有最好的预防效果。
主持人:谢谢贺主任。请患者朋友们一定要科学用药,积极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如果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致电0718---8295233(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