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部妇产科为州内较早设置的独立专科之一,涵盖妇科和产科两个亚专业,是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妇产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恩施州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其中妇科为湖北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产科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业务用房分为门诊和住院部。门诊设有盆底康复专病门诊、月经病专病门诊、专家门诊、产科门诊,同时设产检室、胎心监护室、人流室、阴道镜室等功能治疗室,住院部包括病房和产房。2013年8月,病房分区为妇科病区及产科病区;2016年,增设盆底康复治疗室;2019年12月,设立中医特色治疗室。编制床位50张,实际开放床位60张。
2021年12月,全科有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医生20人,职称结构为正高5人,副高5人,主治6人,住院医师4人;学历结构为硕士研究生学历12人,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2人。护理人员30人,职称结构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20人,护士3人;学历结构为本科26人,专科4人。州中医名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对象1人。医院甲等“胡萝卜”人才1人,乙等“胡萝卜”人才3人;突出“青年”人才1人,优秀“青年”人才1人,甲等“南丁格尔”人才1人,乙等“南丁格尔”人才3人。
主要业务
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子宫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习惯性流产因宫颈机能不全者行腹腔镜下宫颈峡部环扎术;单孔腹腔镜下诊治妇科疾病;宫腹腔镜联合诊断和治疗不孕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等疾病;阴式脱垂或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等。
手术微创化为妇科技术特色。2014年,开展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2015年,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2017年,开展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2017年,开展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019年,妇科使用自制的戳卡工具在妇科手术中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
产科有完善的导乐式产房,家庭式VIP高档病房,承担着州内及周边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监护及救治工作。业务范围包括平产接生、处理各类有合并症、并发症的高危妊娠及难产等疑难危急重症。开展产钳术、胎吸术、剖宫产术;开设准妈咪课堂、导乐式陪产、自由体位分娩、分娩镇痛、产褥期康复理疗、新生儿抚触等新业务,开展产前咨询,孕期唐氏筛查,胎儿系统、三维超声等孕前及孕期检查。
科室开展中药封包、灌肠、足浴以及针灸、穴位按摩、刮痧、耳穴埋豆等多项中医特色外治法和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不孕病、恶阻、胎漏、月经不调及慢性盆腔炎等特色疗法。
2016年,开展穴位按摩在催乳中应用新业务;2019年,开展中药足浴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中药封包+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联合应用;2020年,开展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业务水平达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
科研教学
至2021年,获州级科研立项7项;出版专著2部;获州科学技术奖励2项;在SCI及核心期刊发布学术论文51篇。
2021年7月,中医部妇产科发起成立恩施州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于同年9月获得恩施州中医药学会准予成立的批复,同年10月22日举办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恩施州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覆盖全州25家医疗机构。
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医部妇产科承担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2021年更名为湖北恩施学院)学生及恩施州卫校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承担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伤寒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进展》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接收进修人员16名。
2015年至2020年接收实习人员606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36人,全科医师培训34人,2017年至2020年完成湖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208课时,带教学生254人,硕士研究生教学90课时,带教学生41人;派出开会进修学习97人次。2018年,科室主任李玲,医生梁欢开始担任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科护理
2021年12月,中医部妇产科护理人员30人,学历结构为本科26人,专科4人.职称结构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20人,护士3人。
护理范围为各类月经病、妇科肿瘤、妇科计划生育、正常分娩、产后大出血、妊娠高血压、产后缺乳和各种妇产科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和护理,中药封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治疗妊娠恶阻、耳穴压豆治疗术后疼痛、穴位按摩催乳、盆底康复治疗,工休会、妈咪课堂健康讲座等。
服务电话:0718-8244471(门诊) 8236329 (妇科) 8277652(产科)
服务地址:综合大楼二楼(门诊)、五楼(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