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医部急诊中心由急诊内科、急诊外科、120急救中心组成。2014年,由急诊内科、外科、儿科组成。为国家区域(华中地区)中医急诊诊疗中心和重症医学专科联盟成员。2010年,中医部急诊中心被评为州级中医急诊重点专科。服务区域覆盖全州并辐射湘、渝、黔三省(市)边区。
设急诊预检分诊台、急诊内科专家门诊、急诊内科普通门诊、便民门诊、急诊外科门诊、急诊儿科门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急诊手术室、急诊留观室、中医综合处置室、输液大厅及急诊病房、特需监护病房、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室等。有床位22张,其中抢救床位数2张,重症监护室床位数4张。
2021年12月,全科有专业技术人员29人(固定26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6人(其中急诊专科护士6名),急诊内科医生6名,急诊外科医生4名,急诊儿科轮转医生3名。职称结构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5人;学历结构为硕士2人,本科23人,专科1人。医院甲等“胡萝卜”人才1人,乙等“胡萝卜”人才1人;优秀“青年人才”2人;甲等“南丁格尔”人才1人,乙等“南丁格尔”人才1人。
主要业务
承担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救任务以及院外急救与转运任务。2014年,院外急救与转运任务独立为州急救中心(120)。2014年至2021年,主要以院内门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以及普通门诊、急诊内、外科、急诊儿科业务为主,从2019年9月起至2021年11月开展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疫情期间此项工作反复间断。
主要业务还包括各种发热、休克、各种危象及严重心律失常、各种急性头痛、胸痛、呼吸困难、哮喘、心衰、呼衰、咯血、呕血、便血、腹痛、腹泻、意识障碍、中毒、脑血管疾病、急性创伤及呼吸心跳骤停等内、外、儿各科急症急诊急救处理,同时承担肠道门诊疾病患者的排查治疗、特需病人的住院救治工作。进行感冒病,泄泻病、眩晕病、石淋及热淋,胆胀病等普通症状与疾病的门诊治疗以及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参与治疗;开展中药贴敷疗法、耳针治疗、穴位贴敷治疗、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中药熨烫疗法、穴位注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外科中药大换药、骨折夹板外固定、骨折手法复位、红外线治疗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参加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推广中医药文化。
2014年至2021年“三无”病人留院观查123人。2016年至2021年,接诊感染性疾病急诊留观4001人,主要包括肺结核、流感、猩红热、疟疾、水痘、手足口、HIV等疾病;这一时期,开通犯罪嫌疑人体检绿色通道,接待人数共计7055人。2020年初,中医部被确定为全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承担全院急诊门诊接诊任务,疑似病例预检分诊任务,全院核酸采集任务,2020到2021年两年共采集核酸126642份。科室无一例转化成病危患者,医务人员零感染。
急诊外科开展急危重症创伤救治及骨折手法复位、骨折夹板外固定、罗氏正骨术、肌腱断裂吻合术、清创缝合手术、手术以及普通外科门诊服务。
科研教学
科研方面:至2021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科技成果奖2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出版专著6部;在SCI及核心期刊发布学术论文35余篇。参加州级“西学中”青年人才培训1人,省中医卓越师资培训1人。科室研发的消肿止痛膏、天麻制晕贴、百部止咳贴、颈舒膏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同时加大对州非遗代表项目“罗氏正骨法”的推广。
教学方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护理部承担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2021年更名湖北恩施学院)学生及恩施卫校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承担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危急重症护理学》《临床思维训练》部分教学任务;接收护理实习人员468人。
2017年,开始承担湖北民族学院的中医本科《急症医学》医学教学工作,2019年开始承担《临床急救技能训练》医学教学,带教9个班级,约356人;
2017年9月,我科开始承担中医住培生培训工作及临床实习医生、全科医师带教工作,先后有59名住培医师轮转,其中有32名住培医师完成住陪结业考试;带教76名实习生;合作培养研究生32人;全科医生培训48人。
专科护理
科室有护理人员17人,学历结构为本科15人,专科2人;职称结构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6人,护士1人;专科护士6人,其中急诊专科护士3人,PICC专科护士1人,急诊ICU护士1人。
护理范围为中毒患者、种克、各种危象及严重心律失常、胸痛、呼吸困难、哮喘、心衰、呼衰、咯血、呕血、便血、腹痛、腹泻、意识障碍、中毒、脑血管疾病、急性创伤及呼吸心跳骤停等内、外、儿各科急诊的护理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