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湖北省中医名师、恩施州中医大师谭宗艾,恩施州城内没几个人不知晓的。大凡见过谭老的人,总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谭宗艾的另一个称谓——恩施的“小处方爷爷”,也因一名叫“浅水”的网友在恩施新闻网论坛上发的《谭宗艾:恩施的“小处方爷爷”》的帖子而传开了。
帖子讲述了谭老用“小处方”治病的故事:“前几天儿子咳嗽,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有支气管炎,要打针。当时就把我吓了一跳,打针就意味着要用抗生素,孩子才四个月大啊!好歹叫医生给孩子开了点药,总价130多元,其中就有头孢类的药。硬着头皮给孩子喂了几次,但没什么疗效。后来听人说州中心医院中医部的谭宗艾医德好,人也和蔼,于是就找谭医生看了下。老医生听诊了一下,笑着告诉我没事,开了一小包中药,一共花了十几块钱。真不敢相信,儿子的病很快就好了!真为谭医生的医德叫好!真为恩施的‘小处方爷爷’叫好!”
开病人需要的药
2月21日下午3时,在恩施州民族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名医堂的谭宗艾诊室里,笔者见到了年已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谭宗艾。在这间整洁的专家诊室里,谭老正用听筒为病人看病。
当了解到笔者的来意后,相较于为病人解释病情时的侃侃而谈,谭老竟有些拘谨起来:“小处方的事我不知道,我只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开病人需要的药而已。”
但在诊室里等待看病的病人却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个关于谭老的故事。
76岁的刘清和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谭老看病。老人说:“谭医生医术高,开的药不贵,关键是能治得好病。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家老少都是找谭医生看的病。”老人患有高血压,胃肠道功能也不好,一有不舒服就会找谭老看病。其孙女也是一样,从小到大但凡有个感冒发烧的,必找谭老。“孙女的药一次只要十几块钱,我的药一般也就是二三十块钱。”
家住恩施城区的高建兰也是定点来找谭老看病:“谭医生名气大,我也是听同事说的,从20多岁开始到现在40多了,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来找谭医生,就是信任他,不会骗我们,不会乱开药。”
还有一位在中学教书的黄女士,没有挂号,就是来找谭老咨询一些健康问题的。她这样说:“一会儿这里痛,一会那里不舒服的,谭医生总是能帮我解释得清清楚楚,找他看病我放心。”
从1964年踏上医生岗位至今,已有整整半个世纪,谭老的病人也是数以万计。他们中有的是祖孙三代人,也有长期固定问诊的,还有从重庆、湖南等毗邻外省市地区慕名前来求诊的。但不论什么样的病人,谭老总是坚持“不以病人贫富开药,不以药价高低用药”的从医原则,他常说“看病开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病人对我的这份信任。”
315张10元以下处方
2013年4月8日,向修应,14岁,处方金额1.4元;
2013年6月9日,程昊,27岁,处方金额2.07元;
2013年10月16日,王萍,42岁,处方金额0.78元;
2013年12月24日,夏明,72岁,处方金额19.3元……
这是笔者随机调取的几份谭老2013年所开出处方记录。数额的确不大。
通过统计发现,谭老2013年全年50元以下处方共1669张,其中10元以下处方达315张,处方金额最低的只有0.52元。
该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对谭老的药方印象颇深:“谭老的药方一般都不大,几付中药,或者是几天量的西药,但治疗效果好,病人都喜欢找他看病。”
93岁的陈振银老人住在恩施市后山湾阳光花园小区,老人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天气冷热一变化,就会犯病。在2013年9、10月间,老人先后4次找到谭老看病,谭老在反复斟酌后为他开出4次处方,金额分别为42.01元、18.09元、62.02元、83.4元,服药后,老人的“老慢支”得到了控制。
还有在恩施市政府大院居住的李大来,因恶心、呕吐找到谭老。经过仔细诊断,谭老只为他开了一盒0.78元的胃复片和一瓶0.67元的维生素B6。服用几次药后,李大来恶心、呕吐的症状完全消失。
但笔者也发现,在谭老的处方中也不乏一些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大处方出现。如在2013年4月和8月,谭老为一位18岁的重庆黔江区患者小彭先后开出了718.5元和1052元的两张大处方。原来小彭是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辗转找到谭老。为了不耽误患者在外地的学业,谭老每次都为他开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药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彭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身体已基本恢复。
最巧的是小彭将自己的求医经历发在了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一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小王得到讯息后,在2014年1月1日清晨赶到恩施找到了谭老。目前,小王已按照谭老医嘱开始了第一个疗程的治疗。
小处方的秘诀
“小处方”往往折射出“大良心”。探寻谭老的从医足迹,或许能一窥他坚持小处方的秘诀。
1944年,谭老出生于恩施市新塘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1959年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他完成了西医中专全部课程,回到家乡背着红十字药箱开始沿着崎岖的山路为父老乡亲们看病治疗、送医送药,一干就是10年多。1976年谭老又步入大学校门,完成了现代西医理论的系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响应党中央发展中医中药的号召,谭老又开始师从恩施州知名中医徐习之先生学习中医。也正得益于此,融西贯中的谭老立足实际,以自己坚实的西医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医临床工作,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他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7项,其中3项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达到国家领先水平,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2000年重大科研成果,获成果专利转换1项;他还主持开发了“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外感咳嗽”“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症”“降脂活血片治疗高血脂症”和“参芪益肺糖浆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项科研课题,并通过湖北省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
谭老对专业的不懈追求,正是缘于对患者健康的责任担当。到了退休年龄的谭老被医院聘为“终身专家”,不退不休,坚守岗位。
每天清晨7点半,谭老就已到达诊室,身着白大褂,端坐于桌前,预备接诊患者了。谭老每天平均接诊患者50多人,最多时70多人,每周工作时间4天半,除了国庆节和春节,其他节假日一律不休,年门诊病人逾万人次,工作量一点也不比年轻医生少。谭老身患痛风多年,但从未请假休息过一天,他总说:“上班早一点没关系,但不能让病人等我;五一、元旦不休息也没关系,但不能让病人想看病时找不到我。”
院部为谭老的身体着想,安排助手为他抄方,但谭老坚持遣方用药亲力亲为;为照顾老专家,医院只要求老专家上半天门诊,也可以限挂专家门诊号,但谭老笑称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有在“望闻问切”中才能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在为病人看病时,谭老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求必应。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推行数字化管理,启动电子处方,但一些专程来看中医的患者常常想留下一纸药方,以便回家后也能就近拿药,对这样的要求谭老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地亲自动笔为病人开具纸质处方;遇到不认识的病人看病钱不够时,谭老还会自己掏钱先垫上。当别人问他:“你又不认识病人,不怕不还吗?”谭老总是理由充分:“不怕,病人治病要紧。”
谭老就是这样,事事以病人为先,处处为病人着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一个手枕、一只听筒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问诊疗疾,祛除病痛。
当问及谭老何时退休时,年已七旬的谭老爽朗地答道:“只要病人需要,只要我耳没聋,眼没瞎,就一直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