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木营,海拔1700余米,号称“宣恩屋脊”。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不足百天。
9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沿盘山公路,从海拔400米的恩施州城攀上椿木营。3小时颠簸,仿佛一下进入初冬。
在这高寒之地,恩施州中心医院尖刀班扶贫的一个个故事,令人倍感温暖。
顶风冒雪爬山路
2月1日,隆冬时节,椿木营乡迎来一群陌生的面孔。
根据统一安排,恩施州中心医院组建尖刀班,派出12名队员进驻椿木营,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冬天,去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看雪景,多么美妙。”尖刀班大部分是年轻人,大巴车奔驰在崇山峻岭,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入驻当夜,队员们只能暂时挤在简陋的农民小楼。北风呼啸,户外零下18℃的低温让人瑟瑟发抖。队员赵龙半夜起床喝水,杯里的热水早已冻成冰疙瘩。滴水成冰,水管冻裂,每天只能去一公里外的水窖破冰取水,队员们只得放弃洗脸。
半个月之内,尖刀班要上门走访长槽村全部160户贫困户。茫茫大山,雪花纷飞,队员们清晨出门,摸黑才回。岳祥斌去二组走访,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坚硬的冰雪地里,左侧第四根肋骨当即骨折。队员们从淘宝网上购来带链条的防滑棉鞋,几天走下来,链条上的绳索全都磨断。
队员黄勇等前往九组入户走访。这里位于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往返一趟需6个多小时,全是陡上陡下的山路。渴了就喝路边山泉,回到住宿点精疲力竭,倒在沙发上呼呼大睡。
院长李拓,眼外科大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为尖刀班班长,虽年过5旬,仍与大伙一道,背着30多公斤的沙子为村民修水窖。村民们议论:“这可是拿手术刀的手,怎么能去干这么重的粗活。”“都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哪有贵贱轻重之分。”李拓十分坦然。
穷在深山有至亲
“没想到我这个老头子,在暮年还能再次享受家庭的温暖。”独居22年的彭庆丰老人,泪眼婆娑。
8月24日,是农历中元节。月半大过年,在恩施土家族聚居区,风俗代代相传。10名队员来到彭庆丰家,垃圾满屋,积满灰尘,大家齐心协力,给脏兮兮的吊脚楼来了一次大扫除,锅灶油垢擦拭得干干净净,黯淡的窗子敞亮了,年久失修的电视画面重现……当晚,队员们用捎来的鱼头、猪蹄、腊肉,为彭庆丰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半个月,队员们都会来到彭家,做做饭,聊家常,小屋有了人气,老人混浊的眼光变得明亮起来。
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缺少关爱。六一儿童节,医院的护士们募集了图书及衣物整整13箱。还买了3个大大的奶油蛋糕。
上山的路,实在太颠簸,3个大蛋糕绑在椅子上,一位女队员小心翼翼托着,胳膊酸疼却不松手,她尽力保护着蛋糕,希望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爱心”。“好漂亮的蛋糕”“我从没有吃过……”当孩子们小心翼翼接过分发的蛋糕,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那满脸的笑意,甜蜜又满足。“你妈妈不在身边,以后我就是你妈妈。”每个护士认领了一个留守孩子。为他们添新衣,买文具,带着他们出门去见识山外的世界。
七组的贫困户葛红梅患有哮喘,医院纪委书记金选贵主动和她结对子。6月的一天,葛红梅正在州城办事,突然发病,她给金选贵打了一个电话就昏倒了。当她睁开眼时,已经躺在医院病床上。金选贵给她垫付了医药费,精心照料,葛红梅很快恢复健康。
很多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州中心医院搭建远程诊疗平台,每个月派专家上山驻留一周。为当地捐赠了一辆救护车,将乡卫生院纳入医联体,定期对村医开展专业培训。
医生与贫困户结亲戚,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看病,减免医药费,享受就医绿色通道。“你们村真有福气,户户都在州中心医院有亲戚。”外村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1+4”化解“悬崖效应”
“年收入相差仅几百元,有的建档立卡当上贫困户,享受各种帮扶政策,有的却被边缘化”一些地方,政策鸿沟巨大,造成非贫困户强烈抵触情绪,影响整村脱贫。这被称为“悬崖效应”。
尖刀班进驻长槽村,不久就发现,一些非贫困户对扶贫持消极态度,甚至对修路、通水等补短板工程占用自家山林索要高价赔偿。“对各类贫困户‘下药’治贫时,要兼顾非贫困户的查漏补缺,让他们共享阳光雨露。”医院在全州率先出台“1+4”帮扶模式,即:在原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每名帮扶干部增加联系4名非贫困户。对“存疑户、边缘户”及有特殊困难的非贫困户,在所涉及的困难未有效解决前,按贫困户进行走访,并建立档案资料。“我家虽然修了小楼,可10多万的欠款还没还上。”彭立兵家没有评上贫困户,意见很大。7月10日,她12岁的女儿忽然全身长满红色疙瘩,痛痒难耐,联系他家的门诊部主任向海蓉亲自上山诊断,送来特效药,女儿的皮肤病很快痊愈。在长槽村,463户非贫困户同样享受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同样享受就医绿色通道。
登上黑湾垭,17.9亩高山药材现代示范基地依山而建,颇有气势,重楼、牛膝、竹节参等名贵中药材郁郁葱葱。州中心医院在这里办基地,免费发放药材种苗,无论贫困户还是非贫户都能领取,技术培训课堂也向全村人敞开。修路、筑水窖、建排水沟,全部统筹规划,让全村都能享受好处。“无论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大家一起携手小康奔富路。”在长槽村,非贫困户满意度、认可度均大幅提升,“1+4模式”正在全州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