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苗不愁长”可能是当下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身高的态度。殊不知,成人的最终身高主要取决于儿童期及青春期身高生长的速度,若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生长障碍,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不仅会对孩子今后的考学、就业选择造成不便,而且因身材矮小遭受到嘲讽、歧视还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身心健康、智力发育造成终生影响。矮小症已成为继肥胖、早熟之后又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大敌,因此关注儿童矮小症等于关注孩子的未来。
今天,我们带着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否正常长高,又如何能让孩子长得高长得快等疑问,采访了恩施州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主任、恩施州有突出贡献专家陈沛伟,聆听专家解惑,了解医学常识,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体魄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记者:儿童矮小症是什么,应如何治疗?是不是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就是矮小症?
陈主任:在医学上,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生长曲线图上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正常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作为一种常见病,矮小症发病率大约占人群的1%,需要治疗的约占患病人群的1/3。目前,儿童身材矮小的就医、诊断、治疗总是过迟,多数在青春期后因为上学、分配工作、参军、婚姻等遇到挫折才前去就医,虽然经过治疗,身高能有所增加,但要想达到成人平均身高已不可能。因此矮小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这个“早”字,决定孩子身高将来能否达到平均水平,能否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工作、生活。
矮小症儿童需要进行骨龄评价、生长激素测定和甲状腺激素测定等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由于矮小症可由器质性疾病或非疾病引起,其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如用生长激素治疗,另外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运动有助于身高的增长。特别注意的是,矮小儿童不要滥用保健品,有些保健品中添加的性激素或某些中药成分可促进性发育,引起生长加速,但同时使儿童骨龄提前,过早骨骺闭合将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因此只有通过详细的检查,找出原因,才不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记者:儿童身高有高有矮,生长速度有快有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如何才能判断自己孩子身高出现问题,有哪些标准和依据吗?
陈主任:判断一个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是将其身高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的标准身高进行比较,这一标准身高是从大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中计算出来,可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一般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平均值减2个标准差或位于第三百分位以下者,可诊断为矮小症。一般来说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儿童期(3岁-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5.5-6.5厘米/年,即为生长发育迟缓。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孩子的身高增长非常快。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矮小儿童常有自卑心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智力发育,缺乏与人沟通或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勇气,减少事业上成功的机会,未来就业范围也受到限制。因此身材矮小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记者:现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较高的身材,请您为他们介绍一些影响身高的具体因素。
陈主任:影响身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着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身高与睡眠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身高与遗传有关。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专家建议摸高练习、爬杆或爬绳梯锻炼、上体前引、交叉伸展、跳绳、跳皮筋、踢毽子、单杆悬垂、游泳等运动均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像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不宜作为18岁以前少年的经常训练项目,即使过了青春发育期,也不适于进行这类运动,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